第03版:日报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0年5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通百通的启示

  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凿通了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今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万源市茶垭乡邱家坪村群众奋战14个月,一锤一錾在200多米高的绝壁之上凿通了一条5.8公里的引水渠。虽然从其工程来看远不及红旗渠的艰辛、浩大,但却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大发展、民众生活的大改善。这“一通”百业活的发展举措,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难忘,还有许多启示。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的本色。壁立千仞,深渊百丈。纵是千辛万苦,任凭曲折艰难,也要打通一条为民之渠。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水源缺乏,发展为艰。水源有了,发展的瓶颈才会打破;水源丰富了,民众才能过上好日子;水源通了,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才会变成现实。邱家坪引水渠的开通正好说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迎难而上的决心不能忘。

  心系民众、情系民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何为民生?《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是指百姓的意思。《辞海》解释是“人民的生计”。从需求角度看,民生就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我在这里生活70多年了,终于快喝上干干净净的自来水了。”这不仅是一位普通村民的内心感慨,更是对推动发展和进步的期盼与厚望。共产党人要赢得民众的爱戴,就应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情为重。

  党员带头、创新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巴山红旗渠”的开凿背后,就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体现。任何时候,只有党员冲在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干不成的事情。

  ■李曾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业务QQ:423260475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破解“三难”
让他们驰骋职场
“巴山红旗渠”背后的故事
大竹县举办“青春风采”大赛
一通百通的启示
全市婚姻登记收养工作会议召开
市交通局“晾晒”权力查找风险点
万源市国土资源局竞争上岗激发活力
3年帮扶使18户农户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