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巴山,高耸入云天。
位于大巴山腹地的万源市,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这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发展更是举步维艰。近年来,在万源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源教育战线干部职工发扬“巴山黄牛”、“龟兔赛跑”、“愚公移山”精神,闯过了一道道急流险滩,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壮歌,努力使万源教育步入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巴山黄牛”精神:万源教育战线有一批令人敬佩的“老黄牛”,他们脚踏实地,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战斗在大巴山深处。他们用辛勤与汗水、青春与生命,书写了万源教育的辉煌篇章。
万源市庙子乡十二村小,是万源市一所普通农村村小。该校地处川、陕、渝结合部,位于海拔2280米的光秃山半山腰。曾仕福,男,今年49岁,是该校一、三年级复式班教师。从1979年初中毕业任代民师开始,曾仕福一直辗转于邻近几个村小工作,并且一直从事复式教学。从教30年来,曾仕福所教的学生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当了干部,有的当了老板,然而曾仕福和同校的几名老师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庙子乡中心校校长王海告诉记者,农村学校教师缺编现象严重,老师们往往是一人干两个或三个人的事,但老师们从没有叫苦叫累。
记者了解到,万源市几乎有一半学校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很多老师一生扎根山区,为山区教育事业发展默默奉献,无怨无悔。2007年,万源市大沙乡油坪村小负责人欧家建智斗歹徒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2008年,万源市庙坡乡四村小学代课教师罗家朝,24年扎根大山深处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他们是万源教育战线成百上千“老黄牛”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黄牛”精神。
“龟兔赛跑”精神:万源教育起点低、底子薄、困难多,与发达地区教育有很大的差距。但万源教育人没有退缩,没有等待,他们负重前行,奋起直追,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差距越来越小。
记者到万源中学采访时,该校校长王兴中正在课堂听课。等待的间隙,记者看到该校高三年级办公室的墙壁上写着这样一幅标语:“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走出课堂的王兴中兴冲冲地对记者说:“目前,万源教育水平还不高,学生生源基础相对较差,为此,老师们只有花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辛劳,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才。”
在太平镇一小操场,不少学生正在练习足球、篮球,音乐室里乐声阵阵。“艺术教育是我校一大特色,学校编排的节目多次赴达州、成都、北京演出并获奖,学校也被有关部门命名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该校校长高万林告诉记者,学校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同时,竭力抓好艺术教育,为的是在某些方面赶上或超越发达地区学校,然后再寻求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短短几年,万源四中变成了达州少有的漂亮学校,竹峪中学成功创建达州市示范初中,庙坡学校的教学质量可与达州同类学校媲美......
记者采访中发现,正是因为有了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理念,"乌龟"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与"兔子"的差距越来越小,万源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才有了如今质的飞跃。
"愚公移山"精神:万源是一个农业小县,基础差、财力弱,教师工资、教育投入、职教攻坚等犹如横亘在万源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座大山。但近年来,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攻坚破难,为万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万源市位于大巴山南麓,地处川陕渝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市),地方经济基础薄弱,财力十分紧张。近年来,该市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发展走在了前列。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市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左右,但在教师工资、学校排危等方面的支出却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2007年,该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7228.8万元,2008年为26139.5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解决农村教师缺编问题,该市在省内高校招聘优秀大学生500余人。去年又启动了"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引才行动,公开考录200余名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还从城镇和中心校选派198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并广泛开展送课下乡、送课下村活动。
为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万源市提出整合万源市职中、进修校、卫校,打造万源职教中心的方案,确保万源市职中在2年内创建省重点中职校,5年内争创国家级重点中职校。此外,该市还先后筹资3000万元,按照国家B级标准建成占地102亩、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万源市职中新校区。同时,投资900余万元的实训大楼建设项目也已启动。
万源教育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