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镇楼房林立,街道纵横,绿树成荫;千亩花卉园一片葱绿,百花待放;农家乐游人如织,生意兴隆;国家二级货运火车站建设如火如荼……通川区双龙镇展现一派繁荣景象。
双龙镇是通川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先行先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大胆探索实践,着力破解资金来源、劳动力转移、土地经营三大难题,探索出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集中发展、风险四方共保的“双龙模式”,走出了一条办企业、带产业、促农业、富家业的发展路子,经济增长实现了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环保型转变。
深思 优势何以难优
双龙镇距达州市区仅15公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煤炭产业曾经是双龙镇的支柱产业,当时流动人口近万人,商贸旺,经济兴,别称“小香港”。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其他产业发展跟不上,该镇陷入了发展困境。传统农业格局让村民守着金山淘金难,土地分散经营让村民眼见市场抢摊难,市场不规范让村民背靠达城请客难,建设规划无序让村民建设村庄升位难,政府无偿投入让农民等靠思想转换难,优势难优困扰着双龙镇的发展。
定位 绘制宏伟蓝图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镇党委书记刘明生带着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审视镇情,分析原因,谋划发展。提出了“一超二创三步走”发展策略,制订了“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节灌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生态家园入户,科教文化进村、文明新风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双带’入户,群工网络进村、代理服务入户,幸福家园进村、惠民帮扶入户,民主法制进村、平安和谐入户”的“十进村十入户”发展蓝图。
“以前,东一榔头,西一錾子,方向不明,目标难定;如今,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骑龙村支部书记李小林说。
改变 打造精品场镇
该镇紧紧抓住达州建特大城市机遇,主动融入,从科学规划入手,高起点、大手笔、精品化推进场镇开发建设,先后引进国丰建司、恒源建司等5家房地产企业,集中开发土地100亩,建成幸福小区、龙城新都等人文居住示范小区。镇党委政府投入300多万元绿化、亮化、美化场镇,打造“川东民居”集居点,不断优化人居和创业环境。同时,从金融保障、商业保险、龙头保护、专合保证的“四方共保”机制入手,激发建设活力,妥善解决社会保障、就业等,积极引导农民向场镇集中。近三年来,662户农民在场镇买房,场镇面积由不足0.1平方公里扩展至0.9平方公里,初步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园林式小城镇。
腾飞 发展特色产业
“种庄稼能填肚,不致富。”重石村农民李权说这是以前的状况。
如何既填肚又致富?双龙镇党委提出“山顶育林子、山腰菜篮子、山下办厂子、沿路建房子”思路,重点在双丰、骑龙村等低山区发展大蒜和黑木耳350多亩,在重石、峨嵋村发展花椒和蔬菜500多亩,在茶店村发展400多亩贡梨,打造了硐庙村和石马村生猪、牛、小家禽养殖基地,发展了以双丰村木制品、豆制品为主的加工业。还引进达州美好生态公司投入上亿元打造了重石村千亩花卉示范园区,实现了297名剩余劳动力本地就业,当地村民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投资1200万元兴建的四星级农家乐雅苑山庄,配设有我市唯一高尔夫练习场;河港板业、八益驾校等企业先后入驻。2009年,全镇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
·李博 郭建川 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