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校参与‘9+3’学生管理,不是为了镀金,也不是为了作秀,而是要为藏区的娃儿实实在在的服务。”看似平实的一句话,却真真切切道出了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藏区“9+3”驻校干部们的心声,也注定了他们要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侯治刚,壤塘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一名严厉的政法干部。当得知自己将远赴宣汉,担任藏区“9+3”学校管理干部时,他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更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彷徨,而是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学校,甚至没有带一件换洗衣物,没有同家人告别。
王辉,马尔康县中学教师,2009年9月14日随藏区“9+3”学生进入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担任驻校生活干部。从入校的那一天起,每天晚上,他总要到宿舍去转转,只有看到所有学生都进入甜美的梦乡,他才回到自己的小屋;每天清晨起床铃声响起,他总是第一个笑容满面的等候在校园的操场上,带领同学们迎接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瓦斯他,一个老成稳重又不失幽默风趣的人,以双语干部的身份到宣汉协助藏区“9+3”学生管理工作。他以最快的速度走近每一位“9+3”学生,同他们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成为学校与“9+3”学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到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求学的91名藏区学生,来自阿坝州不同地方,年龄参差不齐,学习基础也不在一个水平上。怎样教育和培养这批孩子呢?驻校干部凭着多年的藏区工作经验,率先摸熟了“9+3”学生的基本情况,要求学校对藏区学生不能特殊化,严格进行规范管理。同时,他们从自身做起,通过言传身教一点一滴影响学生:有的学生在地上乱丢垃圾,他们就走过去当着学生的面把它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军训时,有的学生怕苦,有的学生想家,训练时难免带着消极情绪,他们就和学生一起顶着太阳,在操场上一站就是一天;学生整理内务不能达标,他们就给学生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们;当发现学生躲在寝室、教室或其它角落抽烟,他们会给予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在学习上,他们针对藏区学生“语言难”、“文化低”的现状,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进行了文化基础水平测试和语言测试,深入了解每一个“9+3”学生的文化基础;与班主任、任课教师探索“文化服务专业、小班分层教学”的教学新模式。
看到很多“9+3”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课后呆在教室里不出去,驻校干部们比谁都着急。为了能让“9+3”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全校师生中,驻校干部积极同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套活动方案,每周由学校相关部门牵头,由三位驻校干部共同组织,让每一个“9+3”学生走出课堂,加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去。迄今,先后组织开展了“喜迎阿坝学子联谊会”、“职高教师和藏区学子篮球友谊赛”、“9+3学生红歌会”、“民族知识竞赛”、“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建国大业》等课余活动。看着学生们在篮球场上尽情挥洒,在联欢会上尽情舞蹈他们感动着、喜悦着、欣慰着。正是因为这些主题活动,“9+3”各县学生很快打成一片,也与本校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既然担起了这份责任,就一定不能辜负领导和学校的期望,一定要全力配合学校,争取让藏区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驻校干部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他们的诺言。在百余个日日夜夜里,这些可爱可敬的驻校干部们默默地为学生服务,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爱。他们每天早晨第一个起床,每晚最后一个睡觉,学生生病了,他们比学生还着急,学生病好了,他们却累倒了。他们深深知道,那是91个家庭未来的希望,更是藏区未来的希望!
·邓宗胜 胡泰然 王均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