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条件艰苦,娃娃们受教育的机会比城里孩子少。看着这些可爱的娃娃,身为老师,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启开智慧的大门,让他们长大后到更广阔的世界翱翔。”2009年12月23日,在宣汉县上峡乡石鼓村小学,52岁女教师马朝轩的一席话,让记者再次感受到了一名普通基层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贞情怀。
石鼓村小学位于上峡乡黑天池山脚下,规模不大,校园看上去很整洁。当时正值下课时间,马朝轩正带着一群孩子在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天气寒冷,学校没有取暖设施,我只有通过做游戏、跑步等方式增加孩子的热能,帮他们御寒。”见有记者到来,马老师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走进马老师简陋的办公室,只见各种奖状贴满了墙壁。“石鼓村小教学质量整体考核年年位居学区前三名,这一切都和马朝轩老师的努力分不开。”上峡学校副校长唐献忠告诉记者,马朝轩1977年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在石鼓村小学代课,一晃30多年过去了,她从未挪动过地方。
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马朝轩还不顾家人反对,把家搬到了学校,目的是能更加专心致志地教书育人。如今,马老师担任小学三年级的包班教学。“所谓包班教学,就是一个人负责一个班,工作十分辛苦。”该校年轻教师肖波告诉记者,马朝轩老师总是每天6:00钟起床,一直忙到下午4:00多钟学生放学,然后还要批改作业。在大山里工作,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马朝轩把为学生批改作业和备课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
提起马老师,孩子们的眼里充满了感激和崇敬。 一个叫谢星星的孩子说,上一年级时,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体弱多病无人照料他,马老师便把他留在学校,和自己一起住。一个叫李鹏的孩子说,一次天降大雨,他和弟弟李江离校较远无法回家,马老师立即给他们做饭,并铺好床铺让他们住在学校……“马老师是一个绝对的好老师!她在这所村小工作几十年,对孩子非常负责,教学能力也很强,我们都非常放心把孩子送给她教。”许多学生家长对马老师赞不绝口。
三十个春夏秋冬,马朝轩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偏远的石鼓村小学;三十个寒来暑往,马朝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把一批又一批山里娃送出了大山。三十年,对茫茫宇宙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浪漫的青春岁月和大好的黄金时间。岁月无痕,青春易逝。如今,马朝轩已由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姑娘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当记者问马朝轩对自己选择一生从教后不后悔时,马老师这样说道:“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十分艰苦,生活清苦不说,并且很多时候还不被理解,说一点不后悔是假的。但是,干这项工作让人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尤其是看到一批又一批孩子学有所成,走出大山开创自己的事业,作为老师,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文·图 本报记者 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