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走进宣汉中学,虽是寒气逼人,但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一股浓浓的春意。古朴典雅的校门,鲜花点缀的绿化带,溪水潺潺的读书亭,展现豪情壮志的校训,錾刻名言警句的文化柱,师生亲手创作的走廊文化……徜徉其间,诗意的环境令人陶醉。
这是宣汉教育局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取得可喜成果的一个缩影。
思考:百校一面缺生气
近年,随着“普九”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大力扶持,使我市中小学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容校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虽然硬件条件改善了,可一些学校也存在着缺乏品位、缺乏特色、缺乏文化、缺乏生气的千人一面景象,育人氛围不浓。
针对这种现状,今年初,宣汉县教育局提出在全县各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即以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化引力激发育人张力,建成师生广泛认同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港湾,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宣汉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莉如是说。
行动:吹响改革集结号
今年3月,宣汉教育局出台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明确了活动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步骤,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首批确定了23所试点学校,以点带面推动此项工作。
为转变观念、开阔眼界,该县首先组织试点学校校长到省内著名学校参观学习,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各校充分挖掘自己学校的文化内涵、办学历史,提炼彰显现代育人理念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打造富有特色的宣汉校园文化。活动中,教育局领导和专家组成员多次深入学校指导,帮助规划建设方案,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困惑。
近日,该县将组织召开了校园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届时,宣汉中学、育才小学、东乡镇一完小、县示范幼儿园等校将提供校园文化建设参观现场,部分农村学校将拍摄专题片在会上播放,一些学校将做经验交流,推动这项活动朝纵深发展。
成果:各显特色花姿俏
活动实施以来,宣汉县一大批学校结合校情大胆探索。一些学校充分利用大巴山丰富的植被资源,将校园建设成四季花朵盛开、绿树成荫的花园;一些学校把一批在宣汉生活、战斗过的名人画像,以及一幅幅师生创作的表现宣汉旖旎风光的美术作品,悬挂在校园走廊或教室的墙壁上;一些学校用宣汉特有的花草树木名称取代传统的班级标牌,给教室一个别致、新颖、鲜活的名字;一些学校充分依托墙体、楼道、绿地、宣传栏、信息技术设施等硬件条件设计文化景观,打造文化亮点。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普光镇中心校以巴人文化为切入点,提出“传承巴人文化,创建巴蜀名校”的办学目标;清溪宏文学校从波澜壮阔的红军文化中提炼出“承王老风范,传红军精神”的校训;宣汉中学秉承百年来鹿书院办学精髓,提炼出“马思边草,雕盼青云”的校训。同时,一些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王维舟纪念馆、清溪宏文学校参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些学校针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普光气田形成、开采、产品开发、环保等问题;一些学校还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巴人文化节、马渡民歌节、百里峡漂流节等活动,让学生接受浓郁的地方文化熏陶。
·冯小华 陈桂元 本报记者 桂爽 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