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六月,满目葱绿。一大早,笔者驱车来到大竹县姚市乡建福村,一片片桑树园扑面而来,成片的桑叶铺满大地……在田间,在地头,在蚕房,随处可见村民们正在排栽桑苗,收拣蚕茧,好一幅美不胜收的育蚕美景图。
在3组村民张眷敏家,他和妻子文木凤正忙里忙外收拣茧子。“产这么多蚕茧,市场行情如何?”“喂得再多,也不愁销路呢,更不用担心卖不起好价钱,这些都是和大枫树丝业公司签了合同的。不瞒你说,我一年仅养蚕就可收入2万多块钱。”看着待售的白嫩鲜茧,老张一脸写满了笑容。
栽桑养蚕是建福村的骨干产业,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挥丘区优势,着力打造“川东蚕桑第一村”。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依托附近的大枫树丝业公司,成功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等技术,提高蚕茧单张产量,并实行保护价收购,即由企业租赁农户土地栽桑,再返租给农户管理、养蚕,第一年企业补助100元/亩,无偿提供化肥、农药及蚕苗,并与蚕农签订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蚕茧,每公斤不低于15元。在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降低蚕农市场风险,既调动了养蚕积极性,又保证了企业所需的茧源。
“为避免干旱带来的影响,早在2006年冬,我们就动员蚕桑户建起了蓄水池和积肥凼,能及时对蚕具消毒以及保湿桑叶和地面。”随行的村支书罗兴房告诉笔者。目前,全村共有优质桑园面积2150亩,新育优质桑苗床地50亩,联建专用蚕房8间,自建专用蚕房96间,今春养蚕525张,涉及农户225户,仅春茧可实现纯收入26.3万元,栽桑养蚕已胀鼓村民腰包。
·本报记者 王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