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城乡的大街小巷、公路两旁,成堆垃圾消失了,街面村道拓宽了,城市乡村整洁了,街道车辆停放有序了……一组组令人欣喜的镜头,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城乡画卷。
自全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万源市以“六大工程”为重点,“五大创建”活动为载体,强领导、广宣传、重治理,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改变了城区面貌,培养了市民文明行为,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营造出安全、整洁、文明、卫生的城乡环境。
“干部扫街,我们更要自觉”
“一大清早,好多干部群众就拿着扫帚、铲子、锄头,推着垃圾车开工了!”6月10日,万源市太平镇思源路的张大爷说,“他们都在做榜样,我们更要自觉才行哦。”在现场,记者看到街道的店铺业主们也在主动清扫店铺周边的垃圾。
自治理活动启动以来,该市以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进景区为内容的“七进”活动为载体,将每周三下午定为机关干部职工义务清扫活动日,每周六定为学生文明劝导日,全力树好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先后开展“治环境、迎五一、共建美好家园”职工接力赛、“千人文明劝导”、“万人大清扫”等主题活动,组织近12000人次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义务清扫死角垃圾70余吨,清捡垃圾5250余袋,义务劝阻乱穿马路、乱扔垃圾、乱撑杆搭棚、乱摆摊设点、乱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1.1万人次。
“这台大戏使我受教育”
“我看了这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大戏’,受到深刻教育。从今天起,我一定时刻约束自己不乱丢垃圾,监督别人不破坏城乡环境,为营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尽一点微薄之力。”太平镇石岗村村民张华明这样说。
该市充分发挥文化宣传的引导作用,及时报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动态,做到电视有音像、报刊有文字、领导有批示。今年以来,在万源电视台播放“治理城乡环境、共创美好家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行时”系列宣传栏目87期,制作专题片15期、《对话栏目》8期,播放新闻150余条。全市各地悬挂标语300余幅,出动宣传车300余台次,发放《文明市民承诺书》、《万源市城市管理办法》等宣传资料6万余份,与业主签订“门前五包”承诺书5万余份,在医院、车站、宾馆以及公共公共场所设置滚动字幕屏11个、户外大型宣传广告3幅、温馨提示牌43个、制作专题节目40余期;同时结合万源地方民俗文化,采取打快板、“三句半”、唱山歌、打腰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在永宁乡大人小孩都能背诵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字经”。
“不和城管捉迷藏,生意好了”
6月11日,是草坝镇赶场的日子。该场镇街道整洁卫生、车辆摆放有序,要在以前,不说是赶场天,就是平日里,到处垃圾成堆,灰尘四处飞扬。变化的不仅仅是草坝镇的场镇,大竹镇、永宁乡拆除了满街的偏篷,“一线天”没了,天空明亮了,街道宽畅了;虹桥乡建起了排污管网,解决了街上污水横流问题;罗文镇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山更绿了水变清了……
“现在生意比过去好多了。”从乡下到市城经营水果生意的王大姐高兴地说。过去,经营无序让她吃尽了苦头,自从实行城市分类管理以来,她每天上午8点就能将水果车推到农贸市场,一直经营到晚上6点。
为切实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该市总投资1800万元的城市垃圾处理厂已投入使用,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实施管线入地1.2公里,购置多功能洒水车2台、垃圾清运车26辆,添置垃圾房501个,修补城区道路4000平方米,修建垃圾填埋场29个、垃圾中转站36个,维修亮化灯饰和路灯2.5万盏,全市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生产经营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本报记者 袁光宇 陈思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