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恩于1910年9月8日出生在达县蒲家场赵家岩一农家。7岁发蒙读私塾,继入蒲家五高小,后到达县县城读书。在昔日峥嵘岁月里,受到良好的革命熏陶,光荣加入共青团,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秋,赵明恩因组织同学闹学潮,被反动当局监视。党组织安排到万县省立四中读书,向同学们介绍《共产党宣言》及鲁迅、郭沫若的著作,积极组织学生与反动派作斗争。次年春,欣闻李家俊、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高举革命大旗,如星火燎原遍及大巴山。赵明恩毅然离校返乡参加武装斗争。以宣汉王家场英灵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组织活动并发动群众运动“讨刘逆”、办农民夜校,并带领妹妹赵明英、赵明贞等参加革命。有一次,他和同学张爱萍、魏传统到罗江仙女洞参加秘密会议,险遭叛徒出卖。
1931年5月,蒲家乡公所唐永贤向县城送军费,赵明恩召集龚荣美、龚堪彦、唐全弟、牟永正等策划截袭。行至罗江伍家湾,打死唐永贤,取走枪支及800大洋。“9·18”事变后,赵明恩被捕关进死牢。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坚守气节。1933年10月19日,红军攻占绥定,刘存厚仓皇出逃,红军打开监狱救出遍体鳞伤的赵明恩。经短暂疗养后担任县苏维埃组织干事兼乡主席,后调任南郑县委宣传部长、红33军宣传科长。在峥嵘岁月,赵明恩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着。
1935年春节,中共中央急电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一道北上抗日,红军发起广(元)昭(化)战役。刘子才、赵明恩奉命率领红31军300余人在旺苍组成巴山游击队,刘子才任司令、中央绥定道委书记,秘书长赵明恩奉命率领留下坚持斗争的红军战士、地方干部、党团员共1000余人组建了红军独立师(又称巴山游击队),活跃在广元、南郑等地。游击队分三个大队开赴川陕交界的南江西北深山地带,留守巴山。同年的2月,红四方面军结束陕南战役回师北上,途径桃园,陈昌浩决定将巴山游击队扩编为独立师近千人,增编增武器,称巴山游击队。三个大队分驻马襄山、蟠龙湾、横店子开展游击战。
国民党38军孙蔚如部进攻巴山,刘湘、邓锡侯率部合围巴山,在“返乡团”配合下对游击队发动了猖狂进攻。游击队针锋相对与敌战斗,10月夜袭魁星楼成功,军威大振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6年春,胡宗南率军围剿游击队。师长刘子才麻痹轻敌错失战机被敌包围,几经突围,伤亡惨重后转移至大河岩。在全委会上,刘子才受到严厉批评,不少人要求枪毙他。赵明恩主动承担责任并力保刘,方免一死。实际领导权便落在赵明恩肩上。赵提出“打陕安川”设想,调整战略部署以营为建制,赵任营长兼党支书;取得了“7·26”御敌保卫战及庙坝、寨子山伏击战的胜利。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周副主席派原在中央组织部工作的赵明贞持由魏传统执笔给游击队的信件找赵明恩,可惜联络无果。相继派何孝林、王维舟部王正坤夫妇联系,终因游击队处于围剿的转战中,消息闭塞错失良机,而未将巴山游击队带出山奔赴延安。次年秋,胡宗南调新九师进驻南江,围剿游击队。川21军164师490旅旅长兼“巴山督剿主任”李子犹(巴中人)直接清剿。他深知游击队“人虽不多,善昼伏夜击且个个体强耐寒,不用棉被卷”的特点。制定了“构碉储粮”、“政治瓦解”、“放水捉鱼”和“严格保甲制”,步步为营切断军民联系。李自清和一排长下山筹粮被害。队员们常年转战在深山密林。隆冬冰雪封山,粮食完全断绝,就以野菜充饥,英勇顽强坚持斗争,度过了艰难的日日夜夜。
1939年底,赵明恩率百多名战士转战至两河口,打退了李子犹所部的进攻。李又将会剿指挥部推进至桃园缩小包围圈,逼近游击队营部。赵选一突破口袭敌指挥部获胜,令将缴获的枪支下掉枪栓,砸弯枪筒弃敌门前,振奋了战友们士气。
孰料,一名“易和尚”乘放哨之机枪杀了政委赵孔贤和警卫员,叛变投敌。正当部队转移至光雾山时,副营长管青山又拖枪潜逃投敌。秘书李小元也变节投敌。游击队外遇强敌,内出叛徒,长期艰苦战斗,遭到重大损失。多次突围中,有的战死,有的被捕杀,天天减员,除个别如刘子才突围外,只剩下20余人,处境危艰。
1940年3月,赵明恩等人转到碑坝山上,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拢来。英雄们宁死不降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天刚黑,赵明恩带着罗廷义、石保子、杨芝芳突围到杨坝。杨芝芳不听赵明恩向绥定老家走的指示,执意回其中坝家。行至猪槽沟一棵大树下,杨芝芳提出休息一会儿。过度疲劳的赵明恩在火边慢慢地睡着了,做梦也没想到杨芝芳用枪杀害了自己,并割下首级,取走手枪和财物,与罗、石一道投降了李子犹。赵明恩牺牲后,巴山游击队全军覆没。赵之头被敌人悬挂南江县城门上示众3天(后被群众掩埋)。解放后,人民政府查清了叛徒杨芝芳的罪行,在南江被当众枪决。□周开王宣 李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