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日报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9年6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达州未来更美好”
——专访部分来达参观考察的离退休老领导

  这里是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倾注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寄托着他们的梦想和期望。时隔几十年,他们热爱达州的那颗心依然不变。6月23日至28日,部分曾在达州工作过的在蓉离退休老领导带着难舍的情怀再次踏上达州这片热土,亲身感受达州巨大的变化。

  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世群:达州必将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参观考察中看到的巨大变化,让这位曾任中共达县地委副书记的老人激动万分,面对记者采访,徐世群断言:5至10年以内,达州必将成为四川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徐世群说,今天的达州处处欣欣向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无论是大竹县工业集中区、渠县工业集中区、市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还是宣汉普光天然气脱硫净化厂等,都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新气象。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变,达州的城市与农村,都有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进步。

  除了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徐世群印象最深的是达州的党员干部。老人说,几天来接触了不少达州党员干部,这些同志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而且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们对工作的目标定位准确,采取的措施实际有效,尤其是工作效率非常高。达州的党员干部团结、求实、创新、拼搏,是一批年轻有为的好干部。相信在达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达州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原省旅游局局长李砚田:变化之大,难以想象

  83岁高龄的原省旅游局局长李砚田离开达州已有35年。谈及此行的感受,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告诉记者,虽然常常会从报纸、电视上了解到达州的一些情况,但亲眼所见,还是倍感震撼。

  李砚田特别关注达州的工业发展,他说,三十多年前的达县地区仅仅有达钢、达棉以及部分小水电站、五金机械厂。如今,大竹县有年产440万吨的海螺水泥项目,渠县有日产4000吨的华新水泥项目,均能对当地的财政作出很大的贡献。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更是资源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升级的大手笔,将彻底改变达州过去靠农业发展经济的局面,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原省科技厅副厅长任绍辉:达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绍辉老人曾经在达州工作了7年,他用“达州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形容此行的感受。几天的参观考察,他总结出三个鲜明特点和两条宝贵经验。他说,达州的产业项目有“大、高、全”三个特点,产业规模大,在全省都名列前茅;项目起点高,科技含量高,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具有优势;“全”即是在项目建设中注重综合配套,避免了重复建设,也有利于今后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任绍辉老人还总结出达州产业项目建设中值得推广的经验:一是善于借力,注重招商引资;二是善于培育项目,善于培育“发展核”,不仅自身得到发展,对培植新的产业群也起着带动作用。

  任绍辉老人还特别提到,达州的发展与领导班子、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关。达州的领导班子,思想素质好,思想解放,是个扎实苦干的班子,他们是达州的希望所在。达州选准了一条符合地方发展的路子,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未来将更美好。

  原省建材局巡视员印廷华:希望把我的第二故乡建设得更好

  印廷华老人用项目好、环境好等5个“好”形容了此行的感触,他告诉记者,曾经在达州工作了20多年,早已把这里当作他的第二故乡,希望达州能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魏华 罗丹 龚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业务QQ:423260475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李向志会见衡源德路总裁张幼亮
我市举行达州市在蓉离退休老领导座谈会
“希望达州未来更美好”
老领导赴宣汉开江参观考察
达州行知中学
“光灰”到光辉的演变
《四川达州手机报》开创媒体宣传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