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期末考试快要到了,我害怕考不好,对不起爸爸妈妈。”6月23日早上,记者在8路公交车上听见几个小学生在一起议论期末考试,他们担心期末考不出好成绩,这个暑假会过得不愉快。
在公交车的另一排位置上,坐着的几个中学生正在看书,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一脸认真专注的模样。和记者坐在一排的通川区二小五年级学生张军(音)告诉记者,要期末检测了,他要抓紧时间复习,这几天特别累。他说:“我也害怕期末考试考差了,会让爸爸妈妈不高兴。”
“虽说如今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学习成绩仍是孩子升学的指挥棒,我们可大意不得。”在与学生家长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家长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读重点中学也好,升名牌大学也好,没有好的学习成绩就很难实现这些想法。”一位学生家长毫不隐讳地对记者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此,达县四中校长张鸿博认为,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考试分数是对学生一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是衡量老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形式。考了高分数固然好,考了低分数固然不好,但也不代表孩子就不行。另外,家长对孩子的考试应该有个辩证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这次考了个高分,不一定一直都考高分;同时,这次考了低分,也不一定永远就考低分,关键是看孩子是否有进步。同时多和孩子一道分析考差了的原因,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对孩子来说,要多鼓励,要让他们明白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应试心理,不要一遇到考试就紧张。
(本报记者/陈鲸印 实习记者/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