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采访达一中参加活动学生。
罗磊向小记者介绍禁毒知识。
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24日,达州市禁毒办、达州市公安局在达州市第一中学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本刊通川区十三小小记者邓涵、陶思睿、杨雨欣、何汶璇、冯琬丝等,在本刊记者和指导老师带领下,前往活动现场采访了市禁毒支队大队长罗磊。
小记者:吸毒有哪些危害?
罗磊(以下简称罗):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吸食毒品形成瘾癖后会产生强烈的病态反应,如烦燥不安、失眠、疲乏、精神不振、腹痛、腹泻、呕吐等。人体内的毒品达到一定剂量后会刺激脊髓,造成惊厥,乃至神经系统抑制,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同时,吸毒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同时,吸毒对家庭的危害极大,一旦家庭中出现一个吸毒者,就意味着贫困和矛盾围绕着这个家庭,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小记者:导致吸毒的原因是什么?
罗:导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思想空虚,摆阔显富,寻找刺激;不相信吸毒上瘾后戒不了,结果不能自拔;被欺骗、引诱吸毒,比如有朋友给你一支香烟,说“这支香烟特有劲”,拉人下水;亲友间的相互影响或他人引诱、胁迫、教唆;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脱苦恼;因治疗疾病,长期服用某种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而成瘾。
小记者:如何识别染上毒瘾的人?
罗: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以下一些迹象: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小记者:为什么说青少年是最易受新型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罗:新型毒品主要是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如摇头丸、冰毒、K粉等。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青少年日益成为最容易受这类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歌舞厅、迪吧等娱乐场所是青少年群体乐于消费的地方,同时也是新型毒品泛滥的场所。年轻人由于精力充沛、追求新奇、寻找刺激,而易于在这些场所或出于好奇或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接触到这些新型毒品,染上毒瘾。
小记者:青少年如何预防毒品的侵袭?
罗:充分认识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危害性,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法律意识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伦理道德观念;积极参加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避免孤癖的生活方式;提高对毒品的防御能力,不要结交有吸毒恶习的朋友或听信他们的馋言;决不可因好奇而尝试毒品,防止上瘾而难于自拔;一旦沾染毒品,要积极主动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自觉接受学校、家庭及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戒除及康复治疗。
小记者:青少年如何与毒品违法犯罪做斗争?
罗: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有吸、贩毒现象的人,一是远离,二是要迅速报告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法开展禁毒品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我个人认为,大家不要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正面斗争。要装着没看见或根本不懂的样子,设法脱身,然后报警。在报警前,要注意嫌疑人的特征,比如特殊的衣着、车辆号牌、联系方法等。报警后,要最大限度的协助警方抓获涉毒人员。
小记者:我市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如何?
罗:近年来,我市在全市学校内广泛开展了禁毒宣传活动。市禁毒办主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长汪泽林带队先后深入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达州市第一中学、达州市高级中学、通川区三小等学校开展了禁毒讲座、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签名宣誓等禁毒宣传活动,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本报记者/陈鲸印 王万礼 实习记者/胡晴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