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川区科技工作找准定位,大力开展引新推新活动,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产业纽带。
该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引进西芹、青花菜、黄秋葵、菊苣、结球茴香等蔬菜新品种到基地、园区。稳步发展水果产业,在高改、早改、排栽上下功夫。发展“通川梨橙”,新引“冰糖柑”、“天草”,选育本地“李子”,推广“无籽西瓜”,更新盘石“草莓”。以鸿缘、天缘为龙头,引导发展食用菌产业,开发利用研究“白灵菇”、“杏鲍菇”、“鱼鲍菇”等。规模发展花卉产业,以双龙重石、东岳平桥、罗江石燕为基地,引进栽培“富贵满堂”、“蓝色妖姬”、“十三太保”等优质花卉新品种。创新发展中药产业,以福瑞药业为引领,在“佛手”、“栀子”、“百合”等品种的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为了给引新推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在完善区信息中心建设、发挥在建示范乡镇作用的基础上,该区大面积实施“科技信息进万家”活动。再建北外、罗江、魏兴、东岳、双龙5个市级示范乡镇,做到标准不降,特色突出,效果明显。做好“进村入户”工作。配合“一村一品”和新农村试点示范,在蒲家朱仙村、东岳虹桥社区、盘石王家桥村、双龙重石村等10个村进行示范村建设。利用区中心和市气象局信息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乡镇信息员、示范村负责人培训工作,全年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及时编印“农事科技气象信息”资料,指导农业生产,为“三农”服务。
为实现集聚创新要素的流动。该区健全区、乡、村三级科技网络,把科技大户、专业大户以及科技示范户集合起来,充分调动基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利用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创新要素政策,在兴产业、办实体、建园区、搞培训等方面搞好示范、带动和辐射。同时,发挥科技顾问团专家作用,加强院企合作和产学研联盟,共同为经济社会服务。
(魏兴郁 本报记者 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