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宣汉县有一群大学生毕业后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他们独立,坚强,自信,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创业之歌。
陈金道:只要肯迈步,就会有出路
在宣汉县胡家镇跳河村,逆流而上,青青的河岸旁,一群群贵州山地乌骨鸡正在河滩上自由觅食,这就是大学生陈金道创办的养鸡场。
“在毕业之前,我就知道就业形势不好,但是父母还是希望我先找个工作。”2008年7月,陈金道从重庆工商学院毕业,学市场营销专业的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农贸市场帮人卖生鲜产品。上了几个月班,陈金道发现市场上的土鸡很受青睐,这也激发了他的创业灵感,“养土鸡是个好项目。”经过一番精心筹划,陈金道说服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向他们争取到了“创业基金”。
“创业之初找不到当老板的幸福感哟,‘天降大任’之前的过程大家都晓得啊。”独自一人在养殖场简陋的卧室里度过了300多个日日夜夜,一台笔记本电脑是最亲密忠实的伙伴。“上网查查资料,学学知识,了解新闻,看看市场行情,了解外面的情况,就靠这台电脑了。”陈金道谈到当初创业的艰难,非常激动。“只要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放弃,那就没有攀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
如今,陈金道的土鸡已经开始上市,深谙销售之道的他早就联系好了销路,“现在刚起步,效果还是不错,等资金回收后再逐步扩大规模。”
李果:失败不可怕,只怕不尝试
今年25岁的李果是南坝镇龙文村人,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外“闯荡”了一年。回到家乡后,他和有着同样遭遇的同班同学向峰南筹集资金3万余元,创办了八零画社,一方面做专业画工,一方面招收学生。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了解我们,有人在背后说这几个大学生在学校不好好读书,毕业后找不到职业回来混饭吃了。”李果现在还记得当时的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八零画社如今已办得生气十足。在这里接受培训的学员中,已有20多人考上美术院校或在相关行业就业。
李果深有感触地说:“同为80后创业者,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想有这样一句话:做一件事情,成功的价值可能是1,失败可能是0.5,唯有不做是0,甚至是负数,所以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去尝试。这也正是我对创业的看法。”
向本军:只要认真做,行行出状元
向本军来自农村,2008年毕业于重庆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教育专业。“给别人打工,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发展前途。”于是,向本军辞职回到家乡宣汉,选择了回乡创业的道路。“我不习惯于搞实体,还是搞商业做生意比较适合我的性格。”权衡再三,向本军选择了做一家饮料的代理商。
向本军代理的饮料是一个新产品,其品牌并不是很响亮,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几乎为零。经过考察,他发现这种饮料的品质、口味、价格和其他产品相比都有着一定的优势。“越是起点低,上升的空间就越大。”对于挑战,他有着独到的见解。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打拼,目前,向本军有了一定的稳定客源,生意逐渐走上正轨。“找个‘职业’的观点禁锢了太多大学生的思想,其实广阔天地里,应该大有作为。只要安心做,行行都出状元。”对今后的发展,他充满了信心。
据宣汉人事局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县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营造宽松的环境,在资金、技术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全县已有一些高校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主要涉及种养业、农副产品开发、建筑等行业,他们正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着当代大学生风采,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王兴寨 陈伟 本报记者 张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