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日报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9年6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石桥老街 (唐富雄 摄)

  在乡镇工作,出了场镇,一抬腿就能踩着原汁原味的乡村,只因沉浮世事、无心救赎世俗的心灵,闲来无事也不曾越校园一步。偶有朋友提及,外边风景也好,我又想起“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的诗句。出去走走,或许能使身心愉悦,超然物我,心灵不会迷路。

  真正成行,已是五月。朋友数人沿了公路慢行,两侧的道旁树,蒙尘太久,灰垢覆面,毫无绿意可言,一如我的心情,只会平添沧桑之感、无以释怀。来到小路纵横之处,有朋友问,是继续公路还是另择小路?大家几乎是没有任何异议,选择了小路。

  我们走的是一条铺满片石的乡村小道,刀锋笔立、杂草伴生。慢步徐行,脚底仍感隐隐作痛。大家兴致不减,谈笑风生,随手摘了绿叶,横放嘴间,若吮生活甘甜、品生命意蕴。我如脱笼之鹄,顿感神清气爽、心明如镜。放眼四望,大块大块的绿,那是秀色可餐的山林;镶嵌其间一笔紧压一笔的黄,那是泛着嫩香的小麦和油菜;还有明镜似的水田,倒影着瓦蓝的天幕,农民,这些乡村画手在田里点上行行墨绿,那是早插的秧苗……行进间,逐渐忘却自我,只觉身在山间,我已化为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幻影迭起,“宠辱偕忘”的范仲淹、“山水之乐”的欧阳修,从脑际闪出,与我同行。

  声声布谷催农事,虫鸣一片似梵音。不远处有村姑背了金灿灿的麦穗,莫不是梵高遗下的色彩厚重的油画?目光走远,还有写意的水田、犁者耕耘的国画。看到如此诗意的劳作画卷,我又想起“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的隐士,虽无须思破红尘,也无剑隐藏于庐轩,可我否定隐者消极遁世的同时,更赞退居山林、采菊东篱的不为红尘所扰、自求心静。渐行渐远,常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农民,他们一身泥香,全无我者的多愁善感抑或老成世故,抹去额头的汗水,提起敞胸的衣襟扇风,报以我们点头一笑。我怀疑他们才是真正的隐者,既有今人的直面社会与人生,又有古代隐者的洒脱与淡泊。

  到了矮桥,大家小憩,问一农妇前面还有多远,她说,路就到前面那户人家。原来是一断头小路。我们收获不小,已经知足,脸上并无悲色。我甚至庆幸没有错选此路。路虽难行,并不漫长,却能醉我视听、清我心志、明我思想。

  行进在乡村小路上,如履不俗的人生。人生虽也短暂,充满艰辛,只要行者放下那些世俗的杂念,领略人生的美景,捡拾闲适的心情,你就是一个积极而不避世的智者,你的人生就叫“无悔”,我的人生就叫“精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业务QQ:423260475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罗家坝:风从远古吹来
古镇桥湾
巴渠风物
初夏之夜(四章)
金马山赋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西窗
爱情随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