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通川区以机关效能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干部作风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有序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狠抓“两结合”,夯实基础促进公开。一是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坚持把制度贯穿于效能建设的整个环节,以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为切入点,不断优化基层服务环境。各乡镇办委把村(社区)纳入了效能建设范围,制订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各村(社区)按照要求,自觉遵照执行,有效杜绝了基层干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现象,工作效能显著提高。二是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坚持大事由群众民主决策、村规由群众民主约定、村务由群众民主管理。结合效能建设,各村(社区)规范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议事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夯实了村务公开实施基础。
推进“两延伸”,拓展范围深化公开。一是把村务公开延伸到村民议事点。在每个组设立了“村民议事点”,对涉及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管理、农村文明行为等方面,按规定程序,群众在村民议事点充分讨论,拟定了规范性制度,详细梳理讨论,由村民举手表决,形成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印制成册,发到每家每户,相互监督遵守执行。目前,全区108个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1600余条,评选出和谐富裕户3000余户、文明示范户4000余户、遵纪守法户6000余户,好媳妇320名,好公婆350名,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二是把村务公开延伸到“三村建设”示范点。在群众中选出威望高、办事公道的村民代表、党员,组建了民主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开支、村内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监督管理,保证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阳光操作”。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各村的质量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严格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罗晓峰 范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