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双方10月14日在黑瞎子岛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中国外交部大使赵希迪和俄罗斯外交部一亚局副局长马雷舍夫共同为中俄界桩揭幕。两国外交、国防、公安等部门及地方代表共同出席了仪式。
同日,中国外交部和俄罗斯外交部通过换文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件正式生效。两国边防部队已开始按双方勘定的国界线履行防务。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俄历史遗留边界问题的解决是双方本着平等协商精神、历经多年谈判的结果,体现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漂泊”80年 半小时“回家”
14日4时43分,江面忙碌捕鱼景象消失。
被前苏联占领的中国黑瞎子岛面积约327平方公里,靠近俄罗斯哈巴的一部分归俄罗斯所有,靠近中国一侧的一半岛屿14日回归中国所有。这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全部确定完毕。
临近4点钟,东方的天空已经微显红霞,多家国内媒体记者来到“东方第一哨站”附近的抚远水道南岸守候,用长焦镜头近距离见证了一半的黑瞎子岛回归全过程。
8时,南岸空旷地面,解放军部队一辆大型通信车进场进行协调指挥。两艘中国边防军的快艇迅速靠上黑瞎子岛俄方码头,庄严的五星红旗下,9位中国边防军整齐列队上岸,等候在岛上的中俄双方的军官前来码头迎接。
10时55分,交接仪式背景以蓝色为基调,左右各是中俄两国的国旗,背景上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整个交接仪式以升中俄两国国旗开始,然后是中国外交部大使赵希迪和俄罗斯外交部一亚局副局长马雷舍夫的致辞,随后赵希迪、马雷舍夫先后揭开了两国的界碑,中国界碑上写有259的数字,界碑上鲜艳的国徽格外漂亮。
就这样,在外80年的领土,以如此平静的方式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谈判历程
40余年4轮谈判铺就回归路
中俄两国为这片土地的领土主权谈判风风雨雨的历程。
第一次谈判始于1964年2月23日,持续了半年时间。
第二次谈判始于1969年10月20日,后因珍宝岛事件而终止。
1986年7月,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发表《苏联愿意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级别上同中国认真地讨论建立睦邻局势问题》的讲话。
第三次国界谈判始于1987年2月。在这次谈判中,中苏双方首先统一了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同意以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第四次谈判开始于2001年7月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一直持续到2004年的《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2005年7月26日,中俄双方测图小组在哈巴洛夫斯克签署了会晤纪要,第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野外联合测图结束。联合测图组中方小组组长于克光在他7月29日的日记中记录了联合测绘的成果:“在这次一个月的联合测绘中,双方平均每天作业12个小时以上,先后3次登岛、4次会晤、6次过境、7次攀山、10次钻林,行程一万余公里,测绘面积50多平方公里。 ”
这些看似平常的数字背后,记录了勘界人员寸土寸金的严谨和酸甜苦辣的艰辛。
2007年11月,陆地按计划全部勘界完毕,并埋下界碑。接着,中俄双方一起到岛上察看验收之后,正式确认边界。
·新华·
■外交部表示,历史遗留边界问题的解决体现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