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日报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渠县教育改革发展30年
  近30年来,百年名校——渠县中学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3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图为渠县中学校园一角。(本报记者 吴涛 摄)
近年来,渠县第二中学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求发展,学校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都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图为该校新教学大楼。(本报记者 吴涛 摄)
改革开放以来,渠县三汇中学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以其校风好、环境优、质量高、发展快,被誉为巴渠教坛的一颗新星。图为三汇中学环境优美的校园一角。(本报记者 吴涛 摄)

  本报讯 改革开放以来,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实现了“三个一”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

  树立了一个龙头。“国重”渠县职业中专学校,成为全县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目前,该县现有职业中专学校、岩峰职业中学、静边职业中学3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和1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培训机构。全县中职学校教职工640人,在校中职学生总数达到1.4万余人。

  织就了一张网络。渠县初步建立起以职业中专学校为龙头,行业(部门)培训为支撑,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网络,初步构建了普职成教相沟通、农科教相结合、专业对接产业的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办职教的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

  振兴了一方经济。近十年来,中职类毕业生数千名,为社会输入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渠县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 徐燕)

  职业教育 实现“三个一”

  本报讯 “你几岁了?”“在这学习高兴吗?”近日,笔者来到渠县特殊教育学校采访,聋哑孩子熊青龙不仅用心地向我们比划着手语回答提问,而且还一脸“严肃”地告诉我们:“我回到家就是老师,小叔叔等着我教他手语呢。”

  “改革开放以来,渠县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成为达州乃至川东北一流的特殊教育基地了。”渠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强谈起渠县特教事业非常兴奋。

  据了解,1990年,渠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特殊教育总方针,把特教纳入“普九”规划。自1993年来,共筹措资金130余万元,1500平方的教学综合楼和1200平方的教职工宿舍于1996年底投入使用。

  渠县特殊教育坚持“学生为本、教育康复、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先导、安全为重点、育人为中心、艺术为特色、职教为补充”的办学思路,先后有30余篇特教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创编的文艺节目参加市级以上演出多次取得好成绩,学校还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该县还对在校学生实行“读书不缴费,吃饭不花钱”的全免费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有13名从这儿走出的学生升入南充聋哑学校等高一级学校继续读书,有62名学生步入社会自食其力。(李忠诚 廖亚飞)

  特殊教育 “特殊”办 

 

  本报讯 近年来,渠县民办教育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指导下,民办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范围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成绩喜人。目前,全县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49所,学生人数15327人,民办幼儿园12所,2885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一所,1000余人。民办学校共有教师600余人。

  30年来,渠县民办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摸索出了许多筹资办学的好办法。创办于2006年6月东方外国语学校,办学两年来,该校就成了渠县一所热点学校。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渠县民办学校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改革课程,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欢迎。建于2002年的艺峰双语学校从建校时的2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人。达州工贸职业技术学校2005年招收第一批学生仅295人,现在已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开办于1994的天府文武学校武术还在“九运会”上勇夺3枚金牌,“十运会”夺得11金11银5铜的好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县、市、省“先进办学单位”、市企业工会组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徐燕)

  民办教育 蓬勃发展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30年来,渠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1999-2006年,渠县中小学普及程度连续7年达到省标,在高水平、高质量巩固“两基”的基础上,全县乡(镇)“普九”和“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和初中入学率、毕业率、完成率均超过国家义务教育标准,其中小学入学率99.98%,初中入学率达97.4%。1986年,渠县基本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1999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1年渠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县。

  为高质量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渠县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先后撤并262所小学(教学点)和10所单设初中,让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2004年起,先后投资1.2亿元,改造校舍危房24.4万平方米,新建各类教学用房31.6万平方米,全县校舍建筑总面积达137.1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最好的房舍是学校、最好的环境是校园”的建设目标。

  该县投入经费2400多万元,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起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总数达3200台,远程教育模式光盘教学点28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15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7个,建成开通“渠县教育网”,68所学校接入市域网,全面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实现了教育信息化。不断完善教育装备,设置功能室475个,配备了价值1249万元的实验器材、87万册的中小学藏书。渠中、二中、三汇中学、渠江镇一小等一大批学校实现了高水平的“班班通”,让教育教学条件迅速向现代化迈进。

  常言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4年来,全县13919名在职中小学教师,经过培训3.43万人次,全县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8%以上,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5%左右,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99.6%、92.7%和78.0%。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和省优秀教师9人,56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坛新秀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7年,渠县中小学毕业生合格率分别达到95.4%和99.9%,中小学优生率分别为78.4%和82.5%。高中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近四年累计升入大学本科学生数达8125人,2007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1967人,2008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2631人,均位居全市前列。

  抓住改革开放契机的渠县,在30年里使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渠县中学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渠县职业中专学校成功创建为国家重点职业中专学校,渠县二中、三汇中学正向四川省示范普通高中学校的目标迈进……

  ·本报记者 杨东·

  基础教育 普照“希望之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达州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网站客服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3版
专 题
渠县教育改革发展30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希望和太阳一起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