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日报2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境教育应早日进课堂

  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子孙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环境意识的培养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让环境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早日走进课堂,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处在边缘学科位置,与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称。我们的环境教育方式多半属于渗透、粘贴或寓教于乐的状态,环境教育更多地停留在一种“课外活动”的层次上,而教育内容又都与人们普遍关心的环境热点或“市场”流行的环境问题相联系。在环境教育历史欠帐太多的今天,这种教育方式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从长远角度看,靠这种“补习班”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在教育形式上,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侧重灌输环境科学知识,对他们的教育过于强调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没有体现扎实,着眼于发展。环境教育不仅应注重课堂教学,还应注重课外活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到受污染严重的河流、居民区做实地考察采访,写成调查报告,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环保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

  位于欧洲北部的“千湖之国”芬兰,是一个环境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国度。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的热情在中国一直是个难点,而在芬兰,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政府和企业每一项工程的确定都有普通公众的参与。在德国,学校不仅开展正规的环境教育,而且还有专门的环境教育研究机构对如何开展教育进行研究。教育与研究并存,通过发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带动教育的发展。比如,现在他们认为环境教育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环境教育中不但晓之以理,而且还告之以利;不但提高教育效率,还使受教育者持久地掌握知识。这种环境教育的研究不断反思教育过程、及时调整教育方略、始终关注教育实效。

  专家认为,国外的环境教科书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实验、调查、统计、图画、阅读等等。而目前国内的环保教材,过于注重知识性、理论性和系统性,在趣味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方面不足。而恰恰这几点很重要,兴趣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第一老师。

  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道德和伦理,是覆盖面最广、预防性最强、最能奏效的一种环保措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教育应当早日进入学生课堂。    ·达州市通川区第八小学 李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达州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网站客服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家电上门维修频遭投诉
退休老人撑起修路大旗
政策法规
环境教育应早日进课堂
达州环保
“高速”拆迁
达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
宣汉“农家店”惠及乡村百姓
万源市“测土配方”4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