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日报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天更蓝地更绿
——宣汉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纪实

  深秋的巴人故里——宣汉县城乡处处呈现出“天蓝地绿水秀人美”的崭新面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所带来的变化!

  近一年来,该县在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良好环境,大大提升了宣汉的良好形象。

  干部亲力亲为 整治城乡环境

  今年4月1日,宣汉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员大会上响亮地提出彻底改变城乡环境面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努力打造美丽、整洁、优美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

  一场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整治“五乱”行动迅速在全县掀起高潮:县级各部门、乡镇都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投身整治“五乱”第一线,带头参加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月评比制度,每月按照考评细则对各地各部门责任区域的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一次评比。

  城市管理有序 品位形象提升

  一个城市发展,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该县把县城划分为不同的卫生清洁责任区,分配给城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对临街的单位、店铺、住户、施工工地,逐一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还筹集资金上千万元,完善多项市政基础设施。

  以前,县城汽车站出租车、摩托车、公共汽车为抢客源乱停乱放,事故时有发生,路面上垃圾随处可见。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后,该县对此地加大了管理力度,划分了上、下行车道路,道路中间安装了隔离栏,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安装防护栏和地板砖,取缔占道经营1100多起,纠正车辆乱停乱放500多次。如今,这里已变成了一道整洁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行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没有了灰尘和黄土,街道两旁的绿树红花格外娇艳,商业街品位提高、农贸市场整齐干净……

  居住环境改善 城乡文明提升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各地各部门共清理陈旧性垃圾近9000余吨、违章广告150余处;清扫街道10万平方米,清理占道经营2500余处;清理不规范施工工地上百处;整治公路沿线“五乱”200余公里、清理河道30余公里。硬化、美化城镇30000余平方米,硬化院坝70000余平方米;种植行道树17000余棵,安装路灯2500余盏,添置垃圾箱1000余个,修建垃圾池400余个,修建垃圾填埋场50余处,近10个乡镇购置和租用了垃圾清运车。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群众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好了。

  群众素质提高 民风悄然变好

  过去人们习惯了随手扔垃圾,随意停放车辆……如今,这些陋习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之中悄然转变。家住县城袋子沟的胡旭东坦诚地说:“过去袋子沟的道路破烂,路边没有行道树,环境卫生很差,行人乱丢乱吐现象十分普遍,自己也有这种坏毛病。现在路整好了,行道树种好了,变得干净整洁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提升环境卫生同时,也提升了人的文明素质。庙安乡洞子村村民李成伍细数着环境综合治理带给村民潜移默化的转变: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少了,在路边、房前屋后种花草树木的多了,村容村貌变靓了。·王兴寨 本报记者 张崇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达州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网站客服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省政协副主席黄润秋来达视察
省政协副主席解洪来达视察提案工作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市委组织部
集中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襄渝二线万源段工程进展顺利
天台水毁路桥新建工程评为优良工程
让天更蓝地更绿
州河岸边 零距离亲水
理直气壮抓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
全市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23个
25名残疾学生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