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金九银十”遇冷,房产商还死撑吗?
曾被认为是今年楼市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十一”黄金周,比拼降价的开发商们的热脸却贴上了市场的“冷屁股”。数据显示,10月1日至4日北京住宅期房签约量日均不足60套,而黄金周期间在售的楼盘约有300家。(10月6日《北京商报》)。
被称为“金九银十”最佳销售时机的国庆,却冷得不能再冷。之所以如此,说明公众购房的心理日益成熟,目前的房价仍然高不可攀,他们只有继续观望,等待房价“高烧”退去。
任何商品都有升也有降,可是多年以来,商品房一直只升不降,商品房的直线上升使房地产商们获得了暴利,以至“收钱收得手都发软”。但是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只能是产品,商家就得付出代价。商品房不比一般的商品,它利大,成本也高,耽误的时间越长,遭受的损失越严重。对购房者来说,坚持数月以至一年不成问题,从这点来说,房地产商难与购房者相挺。
中国网:
“寻局长启事”?官到用时方恨少
海南文昌市一根水泥电线杆在10日前被大货车撞成两截,悬在空中摇摇欲坠。居民向有关单位呼吁十天无人管,无奈之下,便在水泥杆上张贴“寻局长启事”。这则耐人寻味的“寻人启事”一经贴出,立即引得数百群众止步观看。(10月7日报道《海南特区报》)
那么多官,都到哪里去了?不妨来看看某些官员的踪迹——
他们在视察,他们在走访群众,他们在外地考察,他们在发表重要讲话……
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或者在办公室里读书看报加强“学习”,或者在酒桌旁“革命的小酒天天醉”,或者在娱乐场所“与民同乐”,或者在跟各路大款、老板发展着“平等互利的关系”……
我们的某些官员是那么的忙碌,有太多的大事要靠他们来完成,有太多的重担需要他们来承担,因此,电线杆被撞摇摇欲坠、险象横生这样的小事,又怎么入得了他们的“法眼”呢?官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事实证明,我们的官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尤其在群众需要官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新华网:
总理说,把自己事办好是应对金融危机正着
温家宝近日在广西考察,称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金融体系是稳健的、安全的。他强调,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保持经济稳定、保持金融稳定、保持资本市场稳定。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10月5日新华网)
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波及的时候,我们只有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增强中国经济的抵抗力,才能够将这场危机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新京报:
要防止三聚氰胺国标让人钻空子!
10月7日,国家5个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制定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同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这个国家标准表明,不超过三聚氰胺限量值的乳与乳制品是合法、合格的。但这样的一个标准,也将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个是过去检测含有三聚氰胺现在却不超标的乳制品该如何处理。
第二个问题,如何防止三聚氰胺国标被不法分子“钻空子”。依据五部门的公告,制定乳品三聚氰胺限量值的原因,是由于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从环境、食品包装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可即使是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人们不难发现的是,大多数乳品并不含三聚氰胺。这些企业是如何做到不含三聚氰胺的呢?
更重要的是,如果说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是标准缺乏导致的混乱,但在此后,亦应考虑它是否会被不良企业“钻空子”。此前,对一些乳品中含有三聚氰胺的调查表明,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但随着限量值以内的三聚氰胺含量被定为国家标准,难免让人担心,在限量值以内,如何分辨是否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
媒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