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最近的报刊、电视,有关“三鹿”、“蒙牛”、“伊利”等众多“名牌”产品的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被先后查出含有“三聚氰胺”成为了报道的焦点。
“三聚氰胺”事件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制假者良心的堕落和在金钱面前表现出来的丑陋嘴脸。这些年来,一桩又一桩,一件又一件的造假、制假案,人们都一直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假烟、假酒、假药、假大米、假火腿等等坑害消费者的事件不断出现,现在连维系婴幼儿生命的奶粉也有人敢制假,真是胆大包天。铺天盖地的制假行为让普通老百姓防不胜防,面对这样的局面消费者忍不住大声要问:我们将来还能放心地吃什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是面对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变化多端的制假、造假手法,消费者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了受害者。假酒毒死人的命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过期的大米,甚至是富含黄曲霉菌的毒大米,只是经过制假者的手巧妙地化妆后,就变成了雪白铮亮闪着油光的新大米;还有那红红的大枣,火红的辣椒惹人喜爱,殊不知红得最艳的却是用硫磺熏过的;还有那色彩亮丽的凉果系列,人们是从电视中曝光的场面才了解到那是生产厂家用色素、散发着臭气的腐烂水果和在布满了虫子、苍蝇的池子中加工而成的。
“做药和做食品,做的是一个人的良心!”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良心,那么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也做得出来。这些制假者的行为是令人发指的,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我们的婴幼儿、家庭,还有我们的国家。发生这样的事,可谓是民族的耻辱、国家的危难。从“苏丹红”到“孔雀石绿”,从“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这一个个不断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是否能唤醒制假者的一点人性? □胡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