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前下种
秋洋芋生长温度低、生育期短,是一种能与水稻接茬的晚秋冬种经济作物。秋洋芋于水稻收获后9月中旬前下种,11月下旬降霜后收获。
高产技术要点
整地:稻田免耕,开挖丰产沟(排灌沟),沟宽15厘米,深15厘米,相邻沟距(厢宽)150厘米。挖出的土不可堆在沟沿上,应使厢面微呈弓背形,避免积水。一般的小草和稻茬并不影响种植,若有大草可踩倒或锄去,但不要使用除草剂。
选种:选用适合的早熟品种,例如南芋3号等,或当地农家品种。种芋应催芽,以带1厘米左右长度的壮芽播种为佳。一般选用30克左右小种芋整芋播种效果较好;大芋种应切块,每个切块至少要有一个健壮的芽,切口距芽1厘米以上,切块形状以四面体为佳,避免切成薄片。切块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过,稍晾干后用草木灰拌匀,隔日即可播种。
播种:每厢播4~5行,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厢边各留20厘米。将种芋摆放在土面上,芽眼接近土面,然后均匀地盖上8~10厘米厚的稻草。稻草应铺满整个厢面不留空。
施肥:根据稻田肥力和产量要求一次施足基肥,不追肥。若以腐熟的厩肥作基肥,可适当对土在播种时直接分放在种芋上;若使用化肥,以复合颗粒肥为佳,可将肥料放在两株种芋的中间,也可放在种芋近旁但需保持5厘米以上的距离,以防烂种,亩施50~60公斤。
灌溉:自然降水一般已能满足本项技术的要求。但是,新稻草吸收水分较少、较慢,容易干燥使芋苗受旱,可由丰产沟适时适量灌水,水层宜浅以不使稻草漂移为度,并及时排水落干。秋季播种时天高气爽、气温偏高,特别要注意及时灌溉,保证苗齐苗壮。相反,稻草一度腐烂后其保水性增强,尤其是接近土面的稻草湿度大、不易干燥,对芋苗生长不利,所以遇到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
植保:稻草全程覆盖能抑制杂草生长,一般不用除草;病虫害也轻,可以做到不使用农药。
采收: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的结果是70%以上的芋块在土面上,拨开稻草即可拣收;少数生长在裂缝或空隙中的芋块入土也很浅,很容易挖出;在劳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分期采收,即将稻草轻轻拨开采收已长大的芋块,再将稻草盖好让小芋块继续生长。这既能选择最佳市场行情,及时上市,又能保证较高的产量,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注意几个细节
争取苗齐、苗壮。选用优质种芋,妥善贮藏。
打破休眠,适度催芽。催芽长度在1厘米左右为宜。
稻草整齐,覆盖厚度适当。稻草覆盖与土栽不同,洋芋幼芽穿过的不是3厘米左右的松土层,而是8-10厘米厚的稻草。稻草过厚,不但出苗迟缓,而且茎基细长软弱。如果稻草厚薄不匀,出苗不齐的情况将会明显加重。整齐摆放的稻草容易出苗;相反,如果稻草交错缠绕,有时会出现“卡苗”现象。防止产生绿芋,关键是稻草层不能漏光。平铺稻草,在整个厢面平铺,不留空。根据稻草质量,保证草层厚度。稻草厚度以8~10厘米为宜。
及时排灌,防燥防涝。
(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