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日报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8年6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征服“死亡之谷”
——宣汉民兵汶川搜索失事飞机纪实

  “你们准备充分、团结协作、科学搜寻,非常出色地完成了7号高地搜寻任务。”6月6日上午8时,正在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池山脉指挥失事飞机搜索的达州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廖振西,紧紧地握住从山中平安归来的宣汉县民兵应急分队天生小分队队员的手激动地说。

  “从来没有走过这样险要的路段,更没有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露宿。”当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山,回想起奔赴7号高地执行任务的过程,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6月5日11时,正在汶川县映秀镇白花滩宿营地待命的宣汉县民兵应急分队接到上级命令,要求立即组织突击队赶赴龙池镇赵家坪2443米的7号高地搜索。宣汉县民兵应急分队天生小分队在镇党委书记、灾区抗震救灾临时党支部委员张杰的带领下,主动向首长请战。

  此次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天生镇选派了20名民兵,由张杰带队。当军分区领导同意由天生民兵应急小分队赶赴龙池搜索后,20名队员踊跃请战。经过精心挑选,大学生村官苏海、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禇世锦、预备党员陈高红、武装部长于延飞、副部长陈国红、老红军后代胡斐渲、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陈小龙、村主任王亚波、退伍军人石宏民、普通农民张树希被选拔为突击队员。

  中午1时,天气异常炎热。随着廖振西的一声令下,天生镇民兵应急小分队的队员火速向大山挺进。一路上到处都是高山深涧,丛林密布,随处都能看到地震后留下的废墟。因到处都是山体滑坡,山上的道路全部被毁,他们只能从乱石堆中穿过。当突击队员走到漆树坪时,当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知道他们要到7号高地去搜索失事飞机,他恳切地劝道:那里全部是高山绝壁,被称为“死亡之谷”,你们不能去啊!但队员们心里清楚,命令就是冲锋号,必须坚决完成任务。

  一路上,队员相互鼓励,相互加油。当他们到达海拔2000米的高山时,两块巨石将道路阻断,巨石随时有滚落的危险。要想通过,只能从巨石之间仅能容一个人的空隙猫着腰爬行。共产党员王亚波第一个冲上去,安全地爬了过去,其他的队员紧随其后。10多公里的山路上,就有20多处道路垮塌,队员们手脚并用,从险关上爬过去。

  下午5时,队员们终于到达7号高地。他们开展扇形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夜幕降临,队员们回到地处高山深处的一片相对开阔的林地里宿营。因带的干粮有限,不少队员在路上已将干粮吃尽。此时,有食品的队员便将食品分给没吃的队员。

  晚上9点,对讲机传来大本营的信息:当晚有特大暴雨,请注意预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夜色漆黑一团,天上乌云滚滚,山中黑熊嚎叫、布谷啼鸣,让队员们毛骨悚然。没有雨衣,没有帐篷,深山里也没有躲避大雨的地方。怎么办?张杰立即组织大家分开行动:一部分队员负责用登山绳、干树枝、松叶在一片茂密的松树林中搭建简易帐篷;一部分队员摸黑捡来干柴,生起熊熊大火;一部分队员值勤,观察天气。

  夜,漫长而寒冷,队员们相互偎依着御寒,值勤人员一夜没合眼观察着动静。经历漫长坚守,终于盼来了东方黎明。大家迅速起床,到深山中寻找山泉水解渴充饥。早晨7点,队员接到了上级命令,要求迅速撤离下山。队员们相互搀扶着,艰难而缓慢地踏过一个个险关,终于与前来接应的队伍汇合。看到队员们一个不少地平安归来,山谷中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本报记者 周本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达州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网站客服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班3版
   第04版:日报4版
达成铁路恢复正常运输
征服“死亡之谷”
大竹县政协举行委员联谊活动
市领导到达县大竹检查工业工作
“我们的子弟兵”
旭能工贸捐款10万援灾区
我市举办防灾减灾业务培训
加强灾后农业恢复和发展工作
达万高速进行“环评”公示
强化对外宣传 提高达州美誉度
本社17件作品获四川报纸副刊作品奖
抗震救灾一线
达州人在行动
村支书陈仲茂:我们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
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