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2版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8年5月1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时间战斗在映秀的达州民工
  达县民兵应急分队在白龙湖运送灾民。(达州日报社赴灾区特别报道组 摄)

  李松林、兰选才、唐贵培、刘扬千、潘刚、李白玉、何栋杰、王益伟、李兴强、彭作权、潘传瑞、兰选宝……他们从汶川县映秀镇回到了家乡达州市达县南外镇。5月16日凌晨1点过和晚上7点过,他们分两批从成都回到了达州。

  5月12日发生7.8级地震时,他们正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他们是今年3月17日到达映秀镇修建映秀镇医院住院部的。他们是钢筋工人,5月1日放假回了趟家,5月10日他们又回到映秀镇,11日休整一天,12日又开始工作。

  住院部在医院门诊部的背后。医院在街道的沿线。映秀镇只有一条街道,沿着213国道而建。213国道跨过一条大河,过了桥便进入映秀镇街道。两条河交汇处是一个很大的平坝,映秀镇街道在这个平坝上。医院在平坝的中央,住院部刚刚完成地基工作。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时,他们正在用缆绳固定立柱的钢筋。那时正在忙活的还有木工和其他工人共30多人。

  搭建帐篷

  地震后,他们经历短暂的惊愕后聚集在一起。医院没有倒塌,下陷了一层楼,里面时时传来水泥板往下掉的声音。幸好,医院里面没有住院的病人,30多个工人也只有个别人受擦伤。扬起的漫天尘土遮蔽了整个映秀镇,他们不敢走动,一直聚集在这个平坝里。

  手机信号中断了,一切通讯设施全部毁灭,映秀镇与外界彻底断绝联系。

  大约半小时后,也许有一个小时,他们没有人在意时间,院长周长福来到他们身边。“你们听我的指挥,现在马上搭建帐篷,准备营救伤员。”周长福的声音让他们从恐惧中开始平静。

  30多个人开始行动,他们就地取材,一个个帐篷迅速布满整个平坝。

  这时,逐渐开始有伤员被抬到刚刚搭建起的帐篷里。

  抢救药品

  李松林带着唐贵培等10多个人开始进入医院抢救药品。此时医院的大楼只剩下四壁,中间的楼层地板已经垮塌下来,还有些楼层水泥板镶嵌在墙壁上,摇摇欲坠。药品大都被垮塌下来的水泥板压住了,偶尔有几箱药品也是在摇摇欲坠的水泥板上。

  他们从缺口直接进入到只余四壁的医院内。几个人合力抬起水泥板,将埋在下面的药品取出来。对那些在摇摇欲坠的水泥板上的药品,他们便用长竿捅下来。

  镶嵌在墙壁上的水泥板冷不丁地就会掉下来。强烈的余震让医院的墙壁剧烈晃动起来,镶嵌在墙壁上的水泥板往下掉。刚刚才平静了一点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他们飞快地往外冲。余震一会儿又来,墙壁上随便掉下一个什么东西,都让他们受到惊吓。提心吊胆中已是傍晚时分,绝大部分药品被抢救出来。

  在李松林他们抢救药品的同时,兰选才带领刘扬千等10多个人,在周长福的指挥下将伤员抬到指定的位置。担架是用层板做成的。伤员越来越多,兰选才、刘扬千等人飞奔着。

  有一个人来到周长福面前,告诉他从废墟中挖出了他的妻子,已经遇难了。兰选才看见周长福流下两行眼泪,大约过去一分多钟,周长福对来人说了句“知道了”,又开始指挥救治伤员。兰选才重重地拍了一下周长福的肩膀,两个男人脸上挂着泪水,相互点了点头。

  晚餐时光

  傍晚时分,30多个人又累又饿。炊具、米肉等都已经埋在废墟里了。灰尘弥漫着整个映秀,天空的云乌蒙蒙黑压压的。街上一个超市垮塌了,饼干、方便面到处都是。他们看见整个映秀都毁灭殆尽,惟一没有垮塌的一幢楼房也是布满裂痕。河流已经干涸了,河的上游已经被堵塞,形成了悬湖。他们从街面上捡了些食品,胡乱吃着。远处,一个大约4、5岁的男孩尸体光着身子躺在街面上,一个人脱下了身上的衣服,轻轻地将男孩包裹起来。

  运送药品

  他们迅速返回工地,如今的伤员救助点。

  天空飘下大滴大滴的雨点。

  李松林、唐贵培、李兴强三人被安排运送药品到二郎山上的漩口中学。这里是另一个灾民安置点,也有很多伤员。

  雨点被吞没在灰尘中。雨渐渐下得稍微大了一点,溅起地面的尘土,三人身上脸上到处都是。学校的操场上到处是人,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都有。两三个医生在忙碌着。医生向他们点了点头,他们把药品放在墙角,和医生打了个招呼,转身就走。他们眼里都噙满了泪。深夜12点过,他们回到了工地帐篷里。

  转移伤员

  雨越来越大,从深夜开始像瓢泼一样,到13日天刚放亮,大雨一直不停。周长福担心河流上游的悬湖被冲垮,这里会成为一片汪洋,伤员行动不便,将会形成更大伤亡。周长福组织起工人和医生,开始转移伤员,转移的地点在一个水库上面的平坝里,距离这个工地大约有一公里。

  李松林带领10多个人负责转移帐篷。兰选才他们不知道来来去去跑了多少趟,抬了或背了多少个伤员。下午1点过才将所有伤员转移完毕,他们浑身也像散了架。他们吃了些头天傍晚捡回的食品,倒地就睡。

  大约下午3点过,有人叫醒了李松林他们。他们看见了军人的身影,这是徒步进入映秀镇的先遣部队的一个小分队。

  这天下午,李松林等10多个钢筋工人又开始搭建帐篷。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似乎忘却了疲惫,觉得浑身又多了很多力气。

  14日,李松林他们看见了更多的救援队伍。他们更加带劲,拼命地使出浑身力气,支撑起钢架,搭建起帐篷,帮助医生抬送着伤员。

  走出映秀

  5月15日,这批非专业抢险队员终于累趴下了。

  救援部队越来越多。

  周长福请示后,命令李松林等人离开映秀回家。他们一个一个和周长福深情拥抱。“安全到家后,一定给我打个电话,报声平安。”周长福说时已泪流满面。

  下午1点过,一行30多个人顺着河道往都江堰方向行进。一路上都是离开映秀的人,有的拄着拐杖,有的相互搀扶着,默默前行。他们碰见了大规模的军人、志愿者、记者以及寻找亲人的队伍往映秀赶去。

  晚上9点过,他们到达都江堰堤坝。救援的军车将他们送到了都江堰市灾民安置点。当天晚上,李松林带领钢筋工人12人到达成都。

  □本报记者 杨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达州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网站客服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第01版:经济1版
   第02版:经济2版面
   第03版:经济3版
   第04版:经济4版
第一时间战斗在映秀的达州民工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达竹煤电三支救援队活跃灾区
达县民兵应急连25名民兵申请收养孤儿
达州三百武警驰援漩口镇
达州1000余官兵奋战平通镇重灾区
经济周刊
“我一天搬运10吨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