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所带来的冲击,给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新的机遇。为此,5月7日,市教育学会、市教科所组织我市七个市县区的20余所市级示范小学校长相聚通川区一小,围绕“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畅所欲言,对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困惑及发展思路提出了各自看法。
以下是部分校长的发言摘要。
学校校长应专业化
王仕斌(通川区一小校长):作为新时期学校的校长,应该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顺应历史潮流。因此校长应具备三专:即教学业务专业化——在教育教学业务方向,不但是学生的老师,更是老师的老师;学校管理专业化——校长不要把自己束缚在办公室里,而是要俯身走下去,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了解老师需要什么,了解家长想要什么。要大胆走出去,加强对外的横向纵向联系,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职业品格专业化——校长要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能率先垂范,要有朴实的优良作风。
师资队伍要精干化
吴小吾(大竹实验小学校长):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建设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学校大力创建教师发展平台,加强校本培训是优化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优化校本培训首先要健全校本培训支持系统,从制度、经费、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其次,要建立以“赛”促“培”的创新系统,让每位教师比“教育观念”,赛“岗位技能”,创“集体荣誉”。再次,则是创设以“反思”促“进步”的纠偏系统,鼓励教师课后反思、写反思日记等。
王渠(达县实验小学校长):在新一轮课改中,班主任的正确定位对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班主任从三个方面定位:观念定位,做朋友型班主任;角色定位,作为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学习的伙伴、行为的楷模;思想定位,做一个有关爱心、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的“四心”班主任。
学校发展教研先行
孟润吉(万源市太平镇小学校长):教师素质要提高,离不开校本研修。因此,学校应建立长效的校本研修机制。首先,学校要构建校本研修管理网络,由学校教科室专门负责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教科室可下设教研组和校本研修组。其次,搭建好校本研修平台,定目标、定时间、定主题、定方式、定形式等。再则,开展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究等。
杨强(渠县渠江镇一小校长):随堂听课更利教师提高。平时我们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听优质展示课,但很多时候那些展示课有很强的表演作秀成份。相比较而言,随堂听课,更易发现教师的不足。因此学校从校长到主任,要有针对性地深入班级随堂听课,或组织青年教师相互听课等,及时指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这样教师的进步会更快。
校园建设要品牌化
罗章洵(开江县实验小学校长):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教学育人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本,学校品牌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之点。因此,要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就要将学校打造成在达州、在四川以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品牌学校。将学校打造成品牌学校,最首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然后围绕这一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各具特色的一个一个亮点,从而提高师生的素质,提升学校的档次。
超大班级亟需化解
戴伟(宣汉东乡镇一完小校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以及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增大,城市优质学校人满为患,出现了不少超大班级。相反,一些相对薄弱的学校却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因此超大班级亟需化解。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打破现有格局,及时、合理重组教育资源,对区域内学校进行重组;二是政府出面调剂学校邻近机关或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三是建立透明的由主管部门掌握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师资统一调配机制,同时校领导及行政人员要兼课,以尽量充实和保障一线师资力量。
□文字整理/记者 王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