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渠县教育局在渠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按照“锁定一个目标,建好两支队伍,把握三条主线,推进四个转变,打造五育格局”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积极倡导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扎实开展各种活动,切实加强体艺卫工作等工作,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扎实抓好高中教育。通过精心完善管理制度,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准确把握高考动态,不断改善后勤服务,大力营造勤学氛围,大胆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心理教育等措施,促进高考成绩年年上台阶。2007年,渠县本科上线1794人(同比增加240人),重本上线322人(同比增加40人),文理本科上线率38.5%(居全市第一名),渠县中学考生张力夺取全市文科状元的桂冠。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积极改进中职招生办法,强化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力发展省市级重点专业。2007年,全县共完成中职招送生任务8991人(同比增加72.8%),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8%。
——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切实加大危房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和贫困中职生、贫困高中生补助政策;为2.4万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开通入学绿色通道;向全系统388户困难职工发放爱心款14.7万元。
——深切关爱留守学生。积极创建留守学生之家,深入开展以“读一本好书”、“写一封亲情书信”、“过一个快乐生日”等为内容的“十个一”活动,给予留守学生全方位的关爱,解决了8.9万名留守学生的托管问题。
——不断创新队伍建设。倾力打造阳光人事、透明人事,对任职满九年的17名中小学校长经过考察考核,实行了任职交流,公开选拔了20名小学副校长;学校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新招教师公开分配政策、公开用人岗位、公开考试成绩,以考分为顺序自主选择岗位。
——扎实开展行风建设。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作风整顿。严格规范教育收费,大力开展制止有偿补课、推销资料等教育“四乱”现象的专项整治,教育行风明显好转,在全县行风测评中名列前茅。
——切实抓牢安全工作。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食堂、进宿舍、进家庭、进头脑的“六进”活动。经常开展校舍安全、饮水传染病防控、学生宿舍管理等专项检查,全系统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3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安全示范学校。
——积极化解信访舆情。坚持开展“大接访”活动,依法处置抓稳定,积极面对信访群众,主动化解各种矛盾,及时办理信访案件,倾情理顺群众情绪,全力维护系统稳定,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
经过全县教育系统职工的积极努力,渠县的教育工作得到了组织充分肯定和群众一致好评。仅2007年,渠县教育局就荣获了省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20余种奖项。如今,渠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正鼓足干劲,把各项工作稳步朝前推进,为开创渠县教育新的辉煌而不懈努力。
坐落在八濛山下、渠江之滨的渠县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完全中学。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等数十项殊荣。学校现有93个教学班、7000余名学生。373名在职在岗教职工中,有中学高级教师91人,特级教师及后备人员11人。
近年,学校坚持“制度第一,校长第二”这一思想,用制度来规范教育教学及管理秩序,作到违章必究。学校在教师中倡导“成熟是相对的,学习是终身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办好实验班,为向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发起冲击的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又不忽视普通班,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从渠中走出的学生,不少人成为党政领导、专家教授。仅近年来,学校就有数十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学习,学校连续六届都有学生在“四川省优秀学生”评选中榜上有名。2007年,渠县中学高考又创辉煌:张力同学以656分的成绩勇夺达州市文科状元、四川省第五名;本科上线1066人,艺体本科上线63人,共计1129人,创历史新高;应届本科上线人数、升学率、重本升学率均居达州市第一。
展望未来,渠中人豪情满怀,决心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真抓实干,团结协作,奋力跨越,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渠县中学
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经六十余年的沧桑岁月,在艰难中前行,在拼搏中壮大,现已成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7年10月,学校组建了以王善春同志为校长的新领导班子,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一步深化内部管理,学校推行“五制”管理办法:一是推行校长办公会下的处室主任负责制;二是实施全员聘任制;三是确立目标责任制;四是建立全员考核制;五是实行结构工资制。通过改革,使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就业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适应就业需要为标准,以获取职业资格为标志”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积极探索多项技能达标试验,毕业生获双证率达100%。学校先后与TCL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创维电子有限公司、东芝复印有限公司等名优企业联姻,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8%以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校将充分发挥“国重”的示范作用,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窗口型、示范性职教名校。
渠县职业中专学校
渠县三汇中学座落在渠县上北路的三江河畔,校内绿树成荫,鲜花常开,四季如春,恬静清幽,是一所环境优美、教育设施先进、校园文化氛围浓的农村园林式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以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为主体的科技大楼;建成了学校网络中心,各教学班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接通了宽带网,各教学班配置了“三机一幕”,组建了与成都七中同步教学的“网校班”,购置了25万多元的音像软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齐全,建起了校园网和网管中心,有计算机网络教室4间,语言实验室2间、多媒体演播教学厅3个;各教学班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三机一幕”,加速了教育信息化。
近年来,三汇中学师生发扬“拼搏奉献”精神,以“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为校训,锐意发展,在校学生比1999年增加了3000余人,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优秀人才2000多人。该校有许多学生先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牌大学,高考首批上线人数、上线率、升学率已连续多年居达州市同级同类学校前列。
学校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站在新起点,三汇中学师生正鼓足信心,朝更高的目标进发。
渠县三汇中学
渠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43年7月。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现有教职工310人、在校学生6500余人。
近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办学理念,以“诚信、博学、严谨、勤奋”为校训,以“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会创造”为目标,以“团结、奋进、跨越、创新”为工作思路,大胆创新,科学管理,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以效益树形象,不断追求内涵发展,强力打造人民满意教育品牌。
近年来,学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位居市级示范高中之首。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208人;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377人;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432人。学校课题实验成果《初中语文四环四读八步课堂训练基本模式》获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方法研究》获省教厅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市级二等奖。教师撰写并发表教研论文500余篇,在市县赛课活动中有100余人次获奖,80多名学生获省市各类竞赛大奖。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省基础教育先锋学校、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等30多项荣誉称号,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日益广泛。
渠县第二中学
渠县第三中学地处渠城黄金地带,占地面积40亩,从2006年4月刘高明同志担任校长以来,学校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一个全新的三中正异军突起。
学校首先制定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树立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明确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创品牌”(创建达州市示范初中)的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先行”和“育人为本,成人为先”,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以教学为核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分层管理制,规范、科学、合理地调协内部机构,使“职、权、责、利”相统一。
学校先后被授予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训练基地、达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达州市校风示范学校等殊荣,学生猛增至2619人。如今,渠县三中人正凝聚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的精神,全力朝打造全县一流示范初中和达州市示范初中而努力。
渠县第三中学
渠县临巴中学坐落于华蓥山南麓。学校占地17000多平方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是学生求学成长、教师就业的好地方。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展示厅和功能齐全的远程网络教室,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新型的艺术特长教室;有大型教学楼2幢及现代化的标准食堂,有面积4000平方米的运动场。
学校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学生一进校园就能接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通过 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为载体 ,使每一面墙 、每一个角落都能激励人向上;通过校园板报画廊,营造健康、愉悦、和谐的环境和氛围;组织有特长的学生参加音乐、美术、舞蹈等兴趣小组,让学生能够学得一技之长。
如今,学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思路。即坚持升学、就业两手抓,办市场、企业需要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办成集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于一体的一流农村高完中,力争在2012年使学校成为市级重点高完中。
渠县临巴中学
渠县东方外国语学校系于2006年7月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封闭、寄宿制特色初中优质教育学校。
该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办学宗旨是:奉献优质教育,培养优秀学生。其办学模式是:专家治校,名师执教,双语特色,寄宿管理。
学校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研教改为抓手,以科学精细管理为杠杆,着力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改革,目前已形成了四大优势:一是改革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实行小班分层施教。二是中外籍教师授课。三是多教材结合。四是口笔试检测。
学校的跨越发展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学生家长的信赖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07年12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姜树林在视察该校后欣然题词:祝东方外国语学校越办越好!2008年2月,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人大教工委主任杜江莅临视察后,亲笔题词:教苑新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崛起中的渠县东方外国语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渠县东方外国语学校
渠县蓝精灵幼儿园座落在美丽的万兴广场,是一所以幼儿英语、珠心算为特色的现代化幼儿园。幼儿园拥有完备的教学设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管理模式。
该园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以培养健康、聪明、快乐、艺术的现代儿童为已任,坚持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空间,让每个孩子都快乐、自信、成功,让每个孩子都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该园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中国残疾艺术园“千手观音”同台演出获好评,参加市“非常宝贝”渠县赛区获优秀奖,与县委宣传部一起开展“舞幼激情、喜迎奥运”少儿拉丁舞演出活动,与县政协、教育局一起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该园卓越的办园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优美的育人环境和优良的保教质量,赢得了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成为“四川未来神童珠心算渠县培训中心”、“清华英语实验园”、“深圳骏毅舞蹈学校渠县培训中心”。
渠县蓝精灵幼儿园
渠县土溪镇第一中心小学是达州市农村乡镇示范学校、达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达州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文化圣园。
学校坚持“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秉承“至诚、至爱、唯精、唯新”的校训,强力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学校书香味浓郁,开展的“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让师生个个受益。近三年来,学校有30余篇教研文章在市级刊物发表,有30多位教师在县、市级赛课中获奖,有60余名学生在县、市级各种艺体、奥赛中获奖。
学校教学科研结硕果。现有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其中市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八步三创教学法》获市人民政府首届教研成果二等奖。
承汉阙文化之精华,扬现代教育之风帆。土溪镇一小正沿着“德育优先、质量上乘、管理一流、特色兴校”的办学路子,全力创建渠县一流、达州知名的农村示范学校。意气风华的土小人一定会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谱写炫丽的华章。
渠县土溪镇一小
渠县有庆镇第一中心小学成立于1935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0000m2。现有镇中心校1所,村小学7所,共8个教学点。现有在职教职工126人,其中本科学历教师15人,专科学历教师83人,其余为中师学历。学校有小学高级教师45人。在校小学生2431人,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独立成园的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
学校以“敬业乐业,求真求实,崇德尚礼,民主协力”为办学理念,以“敏学笃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一流”为办学精神,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努力提高学校品位,使学校全方位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校田径队代表片区参加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小学组第一名;在达州市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选送的作品《给废旧铅笔头找个“家”》获渠县教育局、渠县科协颁发的一等奖,获市科协、市教育局颁发的二等奖,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学校被评为市级安全管理示范学校,县级乡镇示范中心校,县级校务公开示范学校。
如今,学校正积聚一切力量,朝这更高的目标迈进。
渠县有庆镇一小
渠县静边镇一小地处风景优美的流江河畔,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历史传统。
学校本着“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特色是魅力”的办学宗旨,围绕“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目标,努力拼搏,形成了“立志、好学、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崇德、博识、爱生、敬业”的教风。
学校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了教学研究,狠抓校本教研,坚持科研兴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近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全县各学科的综合检测,在全县所有小学中稳居前六位,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好评。
学校不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着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德育气息和人文氛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以常规教育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养成教育,狠抓学校常规管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校园整洁,文明礼仪蔚然成风。
学校相继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厅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示范学校、达州市市级示范幼儿园等三十多项荣誉。全校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获奖论文百余篇,学生参加科技制作、县运动会等多次捧回大奖。
渠县静边镇一小
渠县琅琊镇一小是一所镇级完全小学。学校占地15亩,有教学用房3600平方米,办公用房1700平方米,活动场地3000多平方米;有闭路电视系统、远程教育接收站、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演播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等一系列的现代教育硬件设备设施。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2006年,《达州日报.校园周刊》小记者站在学校挂牌成立,让一大批学生得到了锻炼;2007年,在全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一名学生夺得三项第一名,被渠县中学艺体班特招。学校有《小学教学方法迎新实验与研究》等多项国家、省、市、县级课题。
学校坚持恪守“以人为本,文化关怀,自强不息”校训,依法治校、精细管理、工作务实、团结向上。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依法治校合格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县级“校风示范学校”、“群体师德师风先进学校”、“示范中心校”、“优秀留守学生之家”。三台村小被评为“市级优秀示范村小”,中心样幼儿园被评为“市级合格乡镇幼儿园”。
渠县琅琊镇一小
渠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92年,位于渠江镇营渠路681号,是面向全县招收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的寄宿制学校。
学校成立以来,管理科学,治校严谨,全体教职工始终保持“艰苦创业、敬业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用爱呵护、倾心浇灌、补偿缺陷、育残成才”的办学方向,,坚持“身体补偿与心理补偿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如今,该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经验论文30余篇,参加省、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有五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创编的文艺节目参加市级以上演出多次取得好成绩,有六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特奥工作先进单位”,被达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渠县特殊教育学校
渠县氵鲜渡第一中心校是渠县农村中小学中面积最大的学校,现有教职工91人。
近年,学校对教师全部实行全员聘任制,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同时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老师素质和业务能力,着力搞好校本教研,走科研兴校、教研兴校之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文学社、鼓号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使学生的才华得到了展现,能力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是稳步提高。中考及全县每年的抽考,该校都稳居片区第一。
春华秋实,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全体教师团结拼搏、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和谐、勤奋、创新”的校风,“爱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博学、精思、躬行”的学风。近年来,学校连续获得“达州市卫生单位”、“达州市依法治校合格学校”、“达州市先进职工之家”、“渠县文明单位”、“渠县四好领导班子”、“渠县校风示范学校”、“渠县基础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去年又成功创建达州市乡镇示范中心学校。
如今的氵鲜 渡一小,正以全新的面貌,在新的起点上展翅奋飞!
渠县氵鲜 渡一小
□郑天席 记者/桂爽